10.29.2011

黑道也在賣保險?


電影「教父」裡頭,一個個的黑道組織被稱為  「家族」,或許中心的核心人物是由血緣關係代代相傳,但是絕大多數的幫派成員其實與領導階層家族是非親非故的;他們有首領、有軍師、有軍團長(這些軍團長羽翼漸豐後還可以得到首領許可後劃地單飛成為一個獨立的家族),而更多更多的是打手、小弟、在前方衝鋒陷陣的囉嘍們。

綜觀在「教父」那個年代裡頭的犯罪,就如老教父Vito所言,他們做的是一些教會不准它們做的事情,賭博、菸酒、女人......而在手段上,從教父第二集中可以看出,家族的起源無非是街頭的小小巷戰劃分地盤,街坊鄰居的疑難排解(當然是要收一些保護費的),一些被禁貨物的走私販賣等等,就算到了教父一的時代,其實也大同小異;然而這些事情雖然繁雜,然而似乎不需要那麼巨大的一個家族去支撐,三五個小混混其實要稱霸一條街也不是什麼難事,而既然是黑道,自然希望所有事情都無聲無息的在黑暗中解決就好了:那為什麼黑道組織要冒著把規模搞大引人疑竇的程度呢?交易成本理論告訴我們,之所以會有公司組織的出現,是為了把各種作業者之間的交易外部成本給內部化管理的結果,那麼這些黑道組織的出現原因又是什麼呢?

人都是害怕風險的,百分之十的機會一無所有,然後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拿一百萬;或是直接九十萬穩穩入袋,就算兩者在期望值上是相同的,但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這是人們風險避趨的天性使然。當我們的房屋財產,有機會在一場火災裡面付之一炬,許多人都願意花上一筆錢,讓財產直接縮水,也讓自己免於面對「火災損失」與否之間的不確定性。保險公司就提供了這個服務,對一個人來說一年內遭逢火災的風險可能是百分之一,是不確定的未來;但如果保險公司擁有一萬個保戶,他幾乎可以確定這一年中平均會有一百個保戶家裡遭受祝融之災,透過大量的風險集中,風險反而變成不是風險了,而是一筆幾乎確定會付出去的開銷。由於人們風險避趨的特性,人們往往願意在期望損失之外再加上一筆金額去確保自己不會在風險下頭,以上面的例子來說,百分之九十的一百萬加上百分之十的一無所有,或許多人連穩拿九十萬都不奢求,願意選個穩拿八十萬也不想冒險-在這個例子裡,他願意花上二十萬,去消弭自己預期十萬的損失。

這裡就是保險公司的利基所在: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百分之一的機率下每年要賠掉一百棟房子給保戶幾乎是確定的,然而平均來說,他的一萬個保戶願付的保險金其實是比一百棟房子的價值還要高的,所以保險公司願意做這賺錢生意,而人們也樂於多付出一些保險金,避免可能的未定性。

我認為,黑道之所以成為一個組織也是有著相同的道理在:一個街頭混混,以打架收保護費維生,如果一個月可以賺上十萬,那他的家裡也就能享受到這十萬元;然而萬一街頭混混被警察抓了起來,他的家庭可不像他有免錢飯可吃,就得開始喝西北風了,而這就是混混組織化的趨力所在。如果一個混混有十分之一的機率被逮住,他一個月的預期收入就是九萬元,就像上面面對火災一樣,他或許願意付出比一萬塊還要多的費用,讓他的家庭免於不確定性;如果一個黑道組織有一千個混混,那麼一個月平均被抓走一百個混混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事,混混加盟到組織中,奉獻一些收入讓組織得以負擔管理費用以及額外的收入,獲得的是在出事後,他的家庭還能維持一筆收入得以溫飽。

所以可以預期的是,如果混混一被抓住就再也出不來了,而所有的人也都沒有家人或關心的人存在時,組織是不容易出現的,就算有,也是個不穩定的均衡;因為反正一個人被抓就是被抓,身為組織的一員或單打獨鬥好像也沒什麼差別,沒收入就沒收入反正他也沒人要養,不如趁還沒被抓能賺的時候能幹多大票就多大票。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不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不過在類似電影  「大逃殺」的設定中,沒有明天只能存活一人的少年少女中,就算組成了組織也往往不穩定容易崩壞,或許能夠略窺一二。

我無意對黑道存在本身的正當性或是意義做任何的辯護或是解釋,只是想從經濟解釋中是否能找到它們之所以然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