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2012

微網誌

前幾天跟Jerry老師吃飯的時候聊到的事情: 他認為在FB開始風行的年代度過他們青少年期的人,跟前FB時期的人有決定性的差別;他認為他們似乎更能夠接受一連串比較隨機跳躍的人際關係交流,或許是朋友的朋友的人也能有個中介點聊了起來,而透過那些照片近況似乎他們也就建構對於一個人的基本印象,acquaintance這個概念變的能夠普及在更多人身上。

我想到的則是另一件事: 在過去,書面語跟口語是有所不同的,而在白話文運動之後,雖然說是把口語給帶到了書面之上,然而其中似乎還有些差別。我們一般口語之間不一定具有結構與連結,但是行文的時候這都是必要的。就算是在網路上,要組織起一篇能讓人順利閱讀吸收的文章,還是得要不脫在書面上的規則。但是在微網誌開始興起之後(在台灣、我想BBS的推文系統可能是濫觴),這樣的限制就改變了。

微網誌被限制在一定的字數,通常算起來連文章的半段都不一定能夠容納;FB的近況更新雖然好像能夠打上更多的字數,然而"繼續"或"閱讀更多"之類的標籤出現在一篇長文的中間時,在那之前就把想說的話給結束似乎是一個省事的策略。然後,我們為了表達意見把字數縮限在系統的規定之下,文章的結構跟語句間的連結也就難以成事,最後的結果成了終極的"我手key我口"。電腦上的活字就這樣倏然變短,與其說變得精鍊不如說變得省略。

加上微網誌常有的交流特性,你一句我一句讓所謂字面表達更像是聊天,似乎人們的腦袋裡也開始改變。既然電腦上打的東西也就是我嘴巴講講的東西,那麼那些傳統上的文章結構似乎也不再重要,起承轉合這種需要反覆論述引言佐證的思考方式已經無法適用於這個簡化的世界,人們能想的事情從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到了三句兩句的短小。結果是要現在的人們去寫出一篇傳統上有著骨幹枝葉的文章都緣木求魚,就算認真拼湊出來的成果,那也只是宛如錄音所擷取下來的逐字稿那般不經雕琢與整理。

這樣大概就是很多中老年文青所談的"速食"吧? 其實我也不知道那算是好是壞,心情的抒發通常是快速也簡短的,那正好符合微網誌時代所要求的篇幅長度,表達心情其實是整個網路世界的主體了;而沉澱後才能得到的省思往往寫下是曠日廢時,而要閱讀其實也得靜下心來花些時間,在這個心情來了就PO,不爽就罵個幾句,別人有再罵我也跟著罵,在憤怒什麼有時候好像也沒有想得多麼清楚。有了新的就再PO,反正這是講啥都有一堆人等著按讚的世界,然後又是跟風的輪迴。在未來,所謂文章,不知道會不會成為少數人才有辦法完成的一種表達型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