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012

寫在總統大選之後

前幾天去寧夏夜市吃晚餐,剛好碰到馬英九來掃街吃東西,一群群的記者跟支持者簇擁著他,剛扒完滷肉飯跟蛋包瓜仔肉湯的我也就跑過去湊了個熱鬧--他看來跟電視上相去不遠,當然是比不上最近那張流傳的高中畢業照那麼俊美,但的確已一個中老年人來說挺美型的。我距離他大概兩公尺,周圍的群眾有些喊著當選,有些喊著連任成功,一旁的國民黨青年團則是擺出正妹陣,在街口排成一排,喊著挺制式化的口號。我吃完了晚餐也看到了總統,拿了個上頭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平安符,準備過街牽車回家的時候,正等著紅綠燈,突然發現對街一陣混亂,有掛著一號蔡英文旗幟的麵包車,上頭的人用大聲公喊著六三三跳票、馬英九下台的口號,而這一側的青年團也不甘示弱,重複著他們的教條。

最讓我注意到的是在紅綠燈旁舉著大旗的一名男子,他看起來並不像馬英九自己帶來的競選團隊--畢竟他們都穿著制服。他在街口揮舞著旗子,喊著「馬英九當選」、 「我們要經濟」那樣聽起來比較不像有文膽潤飾過後的語句,應該是他的肺腑之言吧。當然,經過了今晚,我們都知道馬英九的確當選了,那麼,經濟大家會怎麼樣拿到呢?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著他的話,「我們要經濟」這幾個字聽在學徒的耳朵裡其實好像沒有那麼自然,這樣的訴求,是否在背後隱含著「有國民黨經濟就會好、民進黨執政的話就會差」呢?心裡一直這麼想著,直到今天選舉選完了,我打算把我所琢磨的結果給寫成一篇短文。很有趣的是,我對於兩邊候選人的批評,一定會有人出來說「誰誰誰明明就有講如果這樣這樣的話我打算要那樣那樣」,但是做為一個其實並不特別偏好哪一方,也不特別政治狂熱的路人,或許那樣的"明明他就有說",反映出來的是整體政見無法讓人民看到並理解的問題。

這次選舉的主軸,根據我的觀察,檯面上並沒有像過去陳水扁兩次選舉以及執政時那樣大量的中國方面的爭議;我不談那些宇昌案、農舍或是柿子等等的選舉攻擊招數,國民黨的競選主軸就擺在經濟面上,主張國民黨是清廉、穩定的團隊,而從第一次競選時的六三三政見被定調成「八年的總體政見」之後,六三三應該還是競選的一環;而在選前不久,由各方企業界人士所主張的「沒有九二共識,台商會完蛋」這樣的內容,似乎則成了影響選戰的最後一把大槌。

民進黨方面則一面批評過去主張自身經濟治理能力的國民黨,在這三年多並沒有讓台灣變成一個更好的環境,薪資倒退、無薪假、22K等等都是他們能拿出來的鐵證據;另一方面,不同於國民黨競選主軸的經濟效率與成果,民進黨似乎在經濟公平上有著更多的訴求,居住正義、 社會福利以及偏向勞方的就業環境是他們的主打。

我對於所有選舉訴求的核心內容,向來就是分成經濟跟政治兩個部分;然而就像經濟學是來自政治學的一個分支一樣,這兩者從來不是獨立不互相影響的,而是互相揉合的兩股力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什麼是拚經濟?」

過去,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雖然有一段時間不算有什麼真正的經濟成果,但靠著日本殖民政府所留下來的基礎建設,以及資本主義深化後的成果,台灣算是穩定的發展;而後來終於不把台灣當成暫時的跳板,而要真正在地經營之後,台灣的經濟靠著基礎建設的穩固、高壓統治下的安定社會、相對廉價的勞工、以及提升的教育程度,靠著外銷產業一飛衝天,當時政府的產業政策正確,十大建設也包含了大量的現代化交通骨幹,讓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這些國民政府所帶來的成果,其實也就是一般經濟發展理論中最沒有爭議的部分: 基礎建設、教育普及、政治安定、資本主義化等等,有了這些實質的努力,台灣的發展成果並不令人意外;但這些在今天看來很常識的經濟發展藥方,在當年並不是什麼查查書就會得到的東西,反而是有了台灣的成功案例,今天的經濟發展理論才能立下這樣的論點;在這方面的努力以及成果,國民政府的確是值得讚賞。開放金融市場與外匯之後,台灣央行就長期維持在「低利率與低匯率」的政策上。前者讓社會的資金流動熱絡,後者持續作為台灣產業骨幹的外銷產業的後盾。

時至今日,台灣的產業依舊以外銷為主,而造成台灣景氣波動的來源,其實也就是外銷產業;如果依照國民黨的說法,其實這就是「大環境的因素」。當美國吃肉的時候,我們就有湯喝;當美國打了個噴嚏,台灣就等著骨折;這裡的美國,可以換成日本、歐盟、中國都是適用的。那麼在這樣的結構下,而台灣的基礎建設也完備了之後,政府有什麼適當的財政政策能夠 「拚經濟」嗎? 換句話說,國民黨所訴求的一直都是它們有很多經濟人才能夠帶領台灣走向更高的GDP,但我的問題是,既然台灣的景氣波動來自外國的力量所影響主宰,那政府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抵抗這樣的波動?一直被認為是最直接的發鈔票--在台灣則是消費券,實行之後不出新古典學派 李嘉圖等值定理的分析,在有著超低的消費替代率,對經濟的檯升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而另一個財政手段提高政府支出--名為愛台十二大建設,不如當年的十大建設真的有雪中送炭的建設效果,錦上添花式的大量政府支出其實在學理上也不會有什麼實際效果;就結果論而言,也沒有產生什麼實際的效果,在整個金融風暴下台灣依舊是吃土。

在一個外國需求主宰景氣波動的架構下,其實馬政府也明白了傳統的手段不會有效的這個道理,接下來的解藥則是ECFA,透過關稅減讓,讓台灣的外銷業者有來自中國的更大量的訂單,透過這個政策讓台灣能夠去一次性地開啟外國需求,以達到手動加溫景氣的效果。北京方面也絕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透過讓出ECFA這個利,讓台灣的經濟跟自身的關聯性更加大。而其實在本次選戰有相當影響力的 「沒有九二共識,台商會完蛋」也是這樣政策下的一個結果,這樣的主張,背後隱含著透過九二共識這個大旗,台灣人就能夠賺中國人的錢;如果不願意承認這個共識,則會在經濟面上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這是我的第二個問題,「ECFA只是經濟問題嗎?」

我相信ECFA或是承認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外銷以及GDP的確是有效的,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大也更熟悉的市場,而透過與中國交好,台灣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在中國市場內競爭,絕對是對經濟有所助益;然而,這樣的協議或共識不會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當政府想要在一個外銷決定景氣波動的體系中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讓整個體系更加的偏向外銷產業,是適當的策略嗎?而在決定偏向哪一個經濟體系想要分一杯羹的時候,挑選一個在政治上一直都對台灣有所企圖的國家是正確的嗎? 當我們透過種種的共識跟協議,將自己與中國綁在一起的時候,的確或許能夠得到甜美的經濟果實,然而若是經濟上的整合,成了中國方面的扳機時,突如其來的訂單威脅,其實可能很有效地成為中國在推行兩岸政治整合上一個很有效的絕招;然而大多數台灣人對於兩岸現況的期望,其實是維持現狀的兩個政治實體,而非統一、更非獨立。那麼,把這把槍就交給中國政府,並期待著對岸的善意不會扣下扳機,是適當的嗎? 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就如上面所說,央行長期的低利率以及低匯率政策,讓台灣的外銷以及國內景氣都有著熱絡的成果。然而當利率低的時候,將錢存放在銀行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資金將會流向其他有賺頭的投資標的,股票如是、房地產如是,於是台灣有過股票隨便買隨便賺的黃金年代,也有了現在高檔的房屋市場。而低匯率政策,讓外銷產業能夠有更便宜的報價將產品賣給外國人,然而這會造成台灣人本身購買外國貨物的成本提高,在台灣天然資源匱乏的前提下,其實這對ㄧ般大眾的福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畢竟對於人民來說,真正的福利並不是我們生產了多少東西(GDP),而是我們能夠消費多少東西,國外的貨品,因為低利匯率政策被提高價格,當然對福利有所損失;而大量的外匯存底累積,也是來自低匯率政策下的結果,而外匯存底的累積並不是什麼福利的增加,當你把電腦賣給美國人,拿了一百塊美金,把這一百塊壓在央行手上,那就叫做外匯存底,然而要增加福利,這一百塊應該拿去跟美國人買些其他的東西來消費才是。這是我要問的第三個問題,如果蔡英文要主張一個有居住正義的台灣,一個不企圖透過貼緊中國獲取利益的台灣,改變低利率以及低匯率的政策所帶來的後果,是民進黨所能夠掌控的嗎?

作為根本的解藥,而不是奢侈稅這種敲邊鼓的裝飾品: 如果這個國家想要較低的房地產,一來要防國內的熱錢,就必須調高利率,二來要防國際的熱錢,就必須調高匯率。如果這個國家不想要靠喝中國的奶水、看美國的臉色來賺錢的話,那就必須去調整讓整個經濟體系不能繼續偏向外銷,就必須要調高匯率。那麼對於這樣的經濟體系,民進黨的策略是什麼? 總不能說我們反對國民黨的親中拚經濟策略,不想用什麼共識什麼ECFA去抱中國大腿,然後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放著給他爛吧? 雖然財團生來就是要跟勞工作對,但是如果蔡英文的策略是將財團跟勞工對立起來,我們的背後是人民馬英九的背後是財團這樣的發言不僅可笑(你家自己就是財團),其實也挑起了台灣人在這方面的恐懼,恐懼失去中國作為提款機的未來,然而如何去規劃一個中國含量減少然後讓台灣人可以更加幸福的國家,我在他們手上其實沒有看到什麼藥方。

先寫到這裡,總結我的三個問題: 拚經濟什麼有用? 拚經濟應該讓台灣更偏向外銷與中國嗎? 一個沒有低匯率低利率作為毒藥來止渴的台灣,接下來的執行策略應該是什麼? 我一直期望其實我能夠在選戰中聽到有關這些問題的理性非情緒的論述,但是,似乎還是沒有找到。其實,我一直期待跟我一樣的年輕人們,在國民政府來台後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之後,能夠脫離因為我爸藍所以我也藍或是因為我覺得馬英九很娘所以我要我要選文文這種膝反射式的政治傾向,能夠脫離那種國民黨就是這樣這樣民進黨就是那樣那樣所以我要選誰的這種簡單判斷,而是真的問出實際的問題,去思考你心中想要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誰會帶領我們到那樣的地方、或是接近的地方,如果都沒有人能夠做到的話,至少也把這樣的思考帶給別人。

台灣的未來在我們手上啊,為什麼我們的未來要被一群只是膝反射的人決定?

9 則留言:

  1. 看不懂你最後三段的論點,請問您是認為台灣不應該繼續維持製造業外銷的這種生產結構嗎?多讀了幾次,您似乎不做這樣的主張,您要表達的應該是要降低房價,提高國民實質上透過消費可獲得的福利。您為降低房價所提供的一紙藥方是調高匯率利率,只是您擔心這手段會傷害台灣的外銷產業,而外銷產業按目前看來是台灣的命脈,而透過匯率維持低價競爭是外銷的生存之道。不過依我的看法,台灣房市受國際盤影響不大,在台灣買房產的外資看資料沒有很多,從大陸來的更是了了可數。以匯率作為調控房價的手段應該不是那麼有效。

    回覆刪除
  2. 台灣的外銷產業一直是經濟的骨幹,未來也會是,然而這不代表目前的偏向是正確的。如果做政策建議的話,我會主張透過讓匯率回到市場的力量手上,而非不斷累積外匯壓低匯率,無形間引入熱錢造成資產泡沫以及降低民眾的消費能力。而最後則是認為,如果想要一個低房價的社會,這低匯率/低利率政策作為問題的源頭必須被修回正常的均衡位置,然而修正後的產業轉型政府該如何因應? 而非建議將高匯率作為一種壓低房市的手段,高利率才是。

    回覆刪除
  3. 如您所提,台灣天然資源匱乏,台灣市場也小,靠內需真的不容易,若台灣不走向外銷,感情有第三條路?還請您明示。
    如您所觀察ECFA為開啟中國經濟體的鑰匙,實為賺人家錢的經濟行為,倒不必說成喝人家奶水...況且這把鑰匙還是萬用鑰匙,連別的經濟體也打開了,眼光放遠些...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再加上政治考量...中國逐步或被迫漸漸開放,這次大選也首次開放媒體報導評論...或許再100年後民主了...成為友邦或更親密的政治實體,為什我們還要把他們當敵人?

    您的總結
    拼經濟很有用,珍視台灣主權的我們知道經濟是我們地小資源少的小國確保並展現主權的最佳方式,我們拼外銷不只對中國,更把他當踏板拼全世界。我們知道有了經濟作後盾,我們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才是我們要的台灣

    回覆刪除
  4. 看起來經濟是你專業,但實務上經濟與政治是不可開來談的,我們也回贈一把鑰匙給他們,一把開啟民主的鑰匙,禮尚往來,何樂不為

    回覆刪除
  5. 您的第一個問題在上面的回應裡頭有了。我的主張從來不是內需或外銷的二元對立,而是在這其中我認為我們過度偏向了外銷的一方而造成其他方面的傷害,必須回到一個真正均衡的適當位置。

    在與中國的交往上,您樂觀一些,我則沒有,當然這都無可厚非。如果中國把台灣當友邦,那當然是最好;但是不放棄武力犯台、在各種國際組織上對台灣加入或發生的制肘,或許也該被看見。ECFA當初宣傳的可以跟其他國家談FTA,應該就是你說的"連別的經濟體也打開了",當然,如果這能夠成真,絕對是好上加好;然而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跡象,假如沒有的話,那就不一定是"有了經濟作後盾,我們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了。我寫這篇文章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您所說的"實務上經濟與政治是不可開來談的",我從不認為ECFA只是個經濟協議,他同時包含著更多的政治意涵。

    回覆刪除
  6. ECFA為開啟中國經濟體的鑰匙,實為賺人家錢的經濟行為,或許沒說錯,但是最後賺到的這些錢是到誰的手上?對誰最有利?不正是馬友友們之徒,後果是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蔡英文指出這點訴求公平正義,卻可以被醜化成均貧...大舉西進的後果造成台灣產業嚴重的空洞化,你企業大老闆靠兩岸吃香喝辣,但越來越多台灣人民連湯都沒得喝,難不成就叫每個台灣人都去日月潭賣茶葉蛋給陸客吃嗎?你要被動再等中共100年後民主了,你等的到嗎?或許100年後還等不到呢?你可以不必等,現在就過去給人統啊!我只想當個有主體性的台灣人,積極的為台灣及後代子孫努力爭取最大權益不行嗎?或許很多人認為這是與虎謀皮不可行,那簽了ECFA之後,難道老虎就變成貓了嗎?然後當我們主權逐漸流失時,再龜孫起來叫大家不要激怒中國!是這樣嗎?

    回覆刪除
  7. 不曉得這位匿名留言的對話對象是? 請冷靜一些。

    回覆刪除
  8. 您好:請借我分享這篇文章至Facebook上,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