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012

旅行是為了打破自己的幻想

(海德堡的黃昏,我喜歡右邊兩朵雲的下面那朵,看起來像長尾的鳥在飛)

在google打下"旅行是"三個字,enter一按下去會出現八百多萬個答案: 旅行是種子的信仰、旅行是存在於我們血液中的因子、旅行是最好的充電、旅行是為了創造回憶、旅行是為照見自己.....。答案不一而足,那麼我要說,旅行是為了打破自己的幻想。
據說很多人到了巴黎、到了米蘭,那些心目中如此流行炫目又尊貴華麗的城市,街道竟如此髒亂不堪、地鐵竟然充滿著異味與流浪漢、一不注意就有隻髒黑的手摸向他的皮包;頓時夢想破滅,留下了無比失望的回憶,逢人就道這些地方的敗壞與惡劣。
我想我是走在相反的路程,大概是天性使然,就算聽聞了多少景色優美建築壯麗的消息,我從小對歐洲的印象就不是挺好,治安、衛生糟糕這些事情對身在台灣的我來說,大概就是組成惡劣國家的第一要素。我爹年輕的時候跑了不少地方,先前的工作也讓他時常來往義大利、法國等地,從我爹的口中傳說,巴黎是個髒亂不堪而路面充滿狗屎的世界,南義大利是治安惡劣、人民水準低落的地區。而Emilie所告訴我的法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度、一個充滿歷史深度的國度、一個美食遍地的國度。這些事物組成了我心目中的歐洲,一塊充滿靠著老祖宗所留下來的產業與文物過活卻水準低落的人民的土地。
(Lucca的一條小隧道)

儘管充滿著這種對歐洲複雜矛盾的幻想,但心裡想著這輩子一定得去看看的,而大概沒有更好的機會比得了學生的寒假暑假了。剛好今年掙了點來自台大經濟系的台幣、剛好歐洲金融危機讓歐元一跌再跌,而我想我再接下去也不會有比現在更加豐沛的體力;Emilie早已規劃了寒假在法國的一個半月,而我就是一股衝動,把她的法國一月半變成了兩個人的西歐三十天。
順理成章的,一個月之後我對歐洲的夢想被打破了: 從那個充滿矛盾的歐洲,變成了依舊充滿矛盾,但那些細節已經被我所填滿的歐洲。街道髒亂、牆面充滿塗鴉、隨處可見的垃圾、令人心驚膽顫的夜間道路,這些是真實存在的,但那些歷史建築、那些被妥善保存的文物、那些信手捻來的美食,也都同時存在於那塊土地。但我想最令我感到意外的,大概是路人們對自身裝扮的高水準吧;在台灣逛個東區走三步大概就能夠脫口而出"穿超醜"的我(我自己穿怎樣當然是另一回事是科科),竟對他們的衣著不可置否。這大概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對美的意識才能達到的境界吧?
然後回來了台灣,就深深地確認了台灣的好。我們恐怕有著世界數一數二的捷運系統,不論在價格、清潔以及安全上都是頂尖的;我們半夜走在路上或是走進暗巷幾乎不需要感到緊張,我們其實絕少聽到有扒手這回事;我們的食物高水準而且只需要歐洲的一半以下價格;我們的馬路雖然一鋪再鋪坑坑巴巴,但反正英國義大利的柏油路也就是這樣,更別提巴黎或義大利常見的石頭路了,或許比不上德奧的高水準,但想到台灣有著大概比他們開根號之後還低的稅率之後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我們前幾天住的地方,外面白天就是市場,可愛的小街道)

然而台灣的壞也就是一個字,醜。前先提到的服裝問題之外,大概就屬建築了。風格不統一、各式招牌凸出牆面又交雜混亂、牆面缺乏清理顯得灰暗無光,巴黎市區的建築百年在外觀上沒有改建重蓋,棟棟古蹟然而卻不會顯得破舊;然而台灣不過二十年前落成的公寓大樓,如今一棟棟都像是一擊便倒的破廟,我想這就只是保持的態度與當初設計的遠見有所不同。而對於歷史文物建築,他們總是規劃完善也有辦法吸引人去;反觀台灣忙著把一座該離開市區的機場指定為歷史建築,卻把百年前留下的城門給夾在高架橋之間;就算是規畫後的觀光區,卻每個地方都賣著相同的小吃、紀念品與令人不明就裡的竹製產品。
我一直不是很喜歡那種"看看OO國怎樣怎樣台灣為什麼不行"的文章,但我還是有點跟這個有些類似的意見:我想這個國家不是需要那些什麼GDP、財富或是硬體建設,更需要update的是在我們內心的那些文化與美感。
這趟充滿發現的旅程從巴黎開始,前往倫敦之後還在牛津、劍橋、巴斯幾個衛星城市逛了逛;義大利的米蘭、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緊接在後,而為了回到法國,途經奧地利的薩爾茲堡,德國慕尼黑、海德堡;趁著火車通行證的最後期限,速速趕往世界文化遺產聖米歇爾山,然後回到巴黎,幾天後結束這一整個月的奔波。我不喜歡那種今天我去這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吃了啥鬼幾點回飯店的遊記,當然我回來之後是講了一次這樣的故事--跟我媽交代一下我去了什麼地方順便看照片,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出去玩玩,看看介紹一下有沒有機會推他們坑點起心中的一股衝動。所以這系列的文章大概會以城市或是某個景點為主,一些跨地區的心得為輔。
(薩爾茲堡分隔新舊城區的河)

然後,我想去巴黎、南法、巴塞隆納。就放在這邊當作許願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