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12

顏色搭配好像有點重要......

0 Comments

家裡有一大盒沒人要吃的葡萄,拿來榨汁,倒到冰塊盒裡面結凍然後拿出來用叉子弄碎就變成葡萄冰沙了,加點檸檬汁更好吃啊啊啊啊啊啊啊。以後子寧就吃這個長大了(蓋章)。

沒放上面那兩片薄荷的話照片拍起來應該會蠻醜的,最近買了一堆香草,果然放點綠色的東西在食物上有畫龍點睛之效捏。

昨天的早餐,培根蛋焗烤三明治。

6.02.2012

風乾番茄烤豬肉三明治

0 Comments

午餐。起床之後反正也不餓,先煮了咖啡,翻翻冰箱發現有烤肉用的五花豬肉片,還有昨天沒用完的大概十顆聖女小番茄。豬肉片用橄欖油、黑胡椒、海鹽跟百里香醃一下,小番茄則切對半,撒上鹽跟一點點橄欖油先進烤箱烤。四五十分鐘之後,番茄就會變得這樣乾乾皺皺的,而味道也會與原來生吃時稍酸的口感不同,醇化成溫和的香甜味。配上烤豬肉片,還有稍微烤過的1/3條法國麵包,淋上檸檬汁提味。

6.01.2012

Angel hair

0 Comments
中午就面試完的Emilie來了我家,說想吃前幾天我自己煮的東西;午餐就做了前幾天的培根白醬義大利麵、辣炒茄子跟涼拌番茄沙拉,然後還另外把杏鮑菇切成薄片撒上起司下去烤~這次買了小顆的番茄,跟大顆的牛番茄一半一半做沙拉,取牛番茄的多水分跟小番茄的酸甜味~然後這是晚餐,用中午剩下的番茄做成的義式番茄天使冷麵。

Angel Hair是義大利麵裡最細的一種,一般的直細麵要煮上9分鐘,但是Angel Hair只要兩分鐘就得拿起來;極細的口感但相對的也容易得容易煮得過軟(煮太軟吃起來很像麵線啊XD),但是做成冷麵因為有冰鎮這道過程,再細也顯得相當Q彈~配上中午買的、到晚上剩下半條的法國麵包,撒上些許蒜末跟海研、胡椒,淋上初榨橄欖油稍微烤一下配著吃~~~~~


5.29.2012

快晴

0 Comments
 雖然今天沒有下雨,早上起來還是懶氣洋洋,但昨天晚上就買了幾個材料,想要今天早上翹課之後中午可以煮來吃,也還是動身來揉麵煮菜哩。今天的午餐是手工蒜味奶油義大利麵跟炒茄子~

融合日式醬油、味綝與中式老友記辣椒,還有義式香料奧勒岡百里香的辣炒茄子,這是我第一次做茄子的料理,花點時間乾煎茄片的結果就是軟嫩嫩又入味啊~~ 
邊喝咖啡邊切菜備料ㄎㄎ

5.28.2012

下雨的午後

0 Comments
起床開始覓食,煮了咖啡之後覺得如果煮水餃來吃就太沒勁了,就開始自己做東西。
這個是番茄沙拉。


我自己揉的寬版義大利麵條,培根白醬風味。


前幾天去買的香草,今天做成義式香草烤雞,底下是馬鈴薯。花了兩個小時做的東西20分鐘不到就吃光了,反正有點閒嘛~



5.21.2012

Presidential politics in Taiwan: Ma's second stand

0 Comments

這是難得經濟學人出現台灣政治界的文章。不過呢,經濟學人將自己定義成一份報紙,所以這些文章本質上還是新聞,比較不常深入剖析議題甚至做出政策建議,在深度上也不會很講究,畢竟對歐美人士來說光是要知道台灣這個小島就蠻枝微末節的XD(當然在歐洲跟美國的部分他們就講比較深) 而他們也有自己半社論風格的部落格,那個部分比較常出現看法或建議。(每個區域的新聞都有自己的部落格,像中國這個部分的部落格就叫做Baynan。)

不過看看局外人怎麼看這些我們身處其中的事情倒也是蠻有趣的,直接稱兩個國家、把陳水扁稱為independence firebrand也都顯示出一些經濟學人本身的立場。我不是政治學專業,所以翻譯裡頭對於條約、協議之類的用詞並不嚴謹,想到什麼我就翻過去了,並沒有對於英文詞彙的特殊對應關係,還有我不專業的翻譯能力,這就睜一隻眼閉一眼吧。XD


--馬英九的第二任期重點將會在於他如何擴展這個小島與國際的聯繫,以及讓他自己的政黨保持忠誠--

台灣總統馬英九,將在5/20日就任他的第二任任期。他的頭四年,最顯眼的就是與他們海峽對岸的老敵人中國間,歷史性的緩和政策,首先,中國同意停止阻撓台灣的外交政策,接下來在2010年,兩國(two countries)簽署了貿易協定ECFA。海峽間的關係自從1949年之後就從來沒有如此好過,而馬被認為是這件事情的推手。

然而台灣的大眾依然對於與中國的重新接近感到憂心,中國長期以來都宣稱這小島屬於他們的有領土,也宣稱他們對於武力統一的權利。所以就算是親中(pro-China)的領袖馬英九也持續的拓展與國際間的連結以抗衡這大陸巨人。在宣傳ECFA這個概念給懷疑的大眾時,他宣稱這個貿易架構協定並不會讓年輕的民主投向中國的懷抱中,而是會鼓勵其他國家也來跟台灣簽署類似的條約。而這個宣稱最後達成的數量,將會定義馬英九的第二也是最後的任期是否成功。

這位總統對於擴展自由貿易的目標不是只有放在國際間。在過去,中國的目標是將台灣排除在日漸興盛的地區性協定之中,這個仰賴貿易的國家弱點在2008-09年全球性的危機中已經非常明顯,顯現在成長的衰退中。雖然兩者都已經步入復原,然而台灣依舊缺乏經濟上的原動力--像是已經簽署了數個自由貿易協定(FTAs)的南韓那樣。

在這兩年後,馬英九宣稱與中國更好的關係將會帶來其他地區的好處,看來已經開始結果。他手下的部會已經在與新加坡協調貿易協定,可以說是一個外交突破的好例子--而這在馬英九的前任陳水扁手下看來不可能的事,這位獨立的挑動放火者如今因為貪污入獄。與新加坡的協定看來就會在明年成真,而這將會被其他有興趣的視為基準,與紐西蘭的協調將要開始,而印度與印尼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

這都會幫助台灣在與中國強烈的經濟依賴上取得平衡,中國(包含香港)佔有了台灣出口貿易的五分之二。接下來馬英九要解決的事情,是讓五年前因為美國牛肉而停滯的台美貿易談判,馬英九希望有一天台灣能加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一個初生的、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團體,這個緊迫性在韓國近日與美國、歐盟間的FTA進程之下是毫無疑問的。他宣稱韓美的貿易協定將會每年造成台灣3.3億出口、以及5700個工作機會的損失,而在5/13要展開的中日韓貿易座談也是一個極大的警告。

馬將會繼續強化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鏈結,以及更進一步的ECFA談判(現在的讓利談判對台灣來說幾乎不能被稱為是繁重的)正因為這是與中國有關的,也正在取信那些潛在的貿易伙伴台灣是認真的。有了這個跨海峽的協議,他得面對幾千種台灣中國商品的自由化以及關稅減讓。而一個由政府支持的貿易促進組織(由ECFA所要求)也將成為台灣第一個與中國相關的政府部會。(中國還想要更多,包含一個在台灣海峽上與台灣共管的小島)。馬也希望在服務業貿易自由,並簽下投資保護與爭議解決程序的協議。

中國共產黨,將心思都花在秋天即將到來的領導接班上,不太可能在這時候跟馬英九討價還價,但他們其實還是想偶爾聽到馬非正式地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政府最近表示海峽兩岸是同屬於一個中國下的兩個區域,這激怒了反對黨民進黨,他們也計畫在5/19、20對馬英九進行抗議。

但是這些日子來的反對聲浪,不是指來自這些獨立的支持者,一大部分甚至超過一半的反對也來自他所掌控的國民黨。馬英九推動立法單位通過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造成了大眾的憤怒,許多台灣民眾拒絕相信政府對於肉品安全的承諾,而解決美國牛肉問題,則是要和美國重啟貿易談判的先決條件,而馬認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則是讓台灣更有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在不受控制的抗議中,數千名農人向維安警察投擲豬屎與腐壞的雞蛋。

而馬英九與他手下的立法委員們之間差勁的溝通也漸漸浮上檯面,甚至可以說是叛離。在對美國牛肉的反對聲浪中,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刻意缺席、甚至放棄投票,在四月對美國牛肉的一場重要投票中失利。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也公開的反對馬英九在五月初所提出的資本利得稅,拒絕將它放入立法院的議程中,雖然他們最後還是被馬英九說服這可以增進社會公平性而將議案納入。ANTONIO CHIANG(江春男),一位著名的專欄作者,說這些日子以來,一些較資深的國民黨成員甚至是看了報紙才知道馬英九最近的計畫。

這都有些令人困惑。在對於調漲已經由政府補貼的電價的反對聲浪中,馬英九在5/1日宣布這些調漲將會是階段性的。總統的批評者,包含了他們自己的黨員,認為他並沒有對大眾好好說明。正朝向中央溫和路線靠攏的民進黨,強調著這些民眾的不滿,而不在他們的獨立主張上做文章。對馬英九來說,苦差事才正要開始。

5.20.2012

經濟學人 歐洲的阿基里斯腱 12/5/12

2 Comments

看經濟學人應該是我這一個月來最熱衷的事情了,反正就喜歡幹譙台灣的新聞很爛嘛,索性就不看了,看看這份英國的自由主義報紙講些什麼、關心點什麼好像比較實在一點。經濟學人每個禮拜大概有四五十篇文章,我一定是看不完的,只能挑自己想看得看。讀了幾個禮拜之後覺得如果不來做個筆記的話好像有點可惜,既然都要做筆記了用電腦好像比較方便一點,沒人要看我自己留起來也是不錯XD。

我先講一下大概的結構,然後後半就是這期我的小小筆記 XD只看筆記當然是不會完全了解的啦,不過有興趣的話去他們的網站就有得看了!(如果跟你說什麼要會員,不要理他,文章標題拿來GOOGLE點下去就可以看全文了 XD)

經濟學人每一期的架構都差不多:
The world this week: 本周世界大事,分成政治跟經濟兩個部分。
Leaders: 算是整本雜誌的頭條吧,每個禮拜都會有五六個事件被寫成頭條,後面的文章有一些會從Leaders的文章再去括寫。
Briefing: 這我不知道該怎麼翻,其實也像是頭條,只是篇幅會比Leaders的再長一點,這周的Briefing就是歐元的危機(因為希臘可能退出)。
Region: 接下來的部分就是各地區的政治專欄,分成美國、美洲、歐洲、亞洲、中東與非洲、中國、英國(畢竟是英國報紙 XD)。基本上每個區域都會有三四篇文章左右,講區域間的大事或問題。
Business: 應該算是商界的東西,這部分其實我看不太懂,也沒什麼打算要看就是了,這個禮拜談的應該是Facebook的股票。
Finance & Economics: 財務跟經濟學,這個部分就比較有趣了,會講一些經濟學的研究、各國政府的一些政策,或是金融界最近的動態。
Science & technology: 科技與科學,因為這邊常常會出現一些很硬的單字(石墨烯......), 當然我是看不太懂的啦,這個部分的文章不多,就兩三篇而已,大部分我都看中國網站的翻譯 XD
Books & arts: 講文藝的東西,我完全不看的 XD
Obituary: 最近過世的名人生平。

這期的主題是歐元區的危機。
Leaders:
The euro crisis: Europe’s Achilles heel
希臘的選舉結果可能會讓他們傾向於不接受歐盟的挹注方案,可能退出歐元區,希臘本身退出對歐元倒是不會有太大的衝擊,希臘的GDP還戰不到歐元區的3%,不過怕的是向葡、西、義、冰這些國家也跟著要跑出去,到時候歐元都不歐元了。再加上先前選上法國總統的歐蘭德想要在德國堅持的財政協議(Fiscal Compact)上面加一點可以讓政府透過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成長的空間。德法義這些大國都得要面對他們各自的問題,而不能只是躲起來在那邊講漂亮話(有酸歐蘭德的意味),德國要認知到不是把希臘冰島這些國家用財政紀律弄得很悲慘就可以解決問題,德國要忍受更高的通膨率讓其他國家有一些相對的成本優勢才能跳脫出這個陷阱。希臘留在歐元區還是好的,但前提是因為那些連鎖效應,而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投入無限的成本讓他們留下。
India and Pakistan: Clever steps at the border
印度跟巴基斯坦的邊境貿易,最近有所改善,以前的邊境海關爛透了,雙方都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合作,畢竟巴基斯坦實在太封閉了。
Israel and Palestine: An opportunity for an opportunist
以色列的聯合政府有些變動,對於以色列-巴勒斯坦的關係可能會有所助益。
Earth-observation satellites: Something to watch over us
人造衛星,用一個最近已經不行了的老人造衛星為例,地球監測對於氣候、水文上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各國政府不應該裝死讓這些人造衛星越來越少。
The Cameron government: Crisis? What crisis?
英國聯合政府組成兩周年,他們認為英國這幾年的教育跟福利改革做的不錯,但其他部分就真的是不怎麼樣,健保跟Big Society計劃就真的是亂七八糟,認為卡麥隆應該要硬一點才對。

Briefing:
The euro crisis: There are all too many alternatives
繼續談希臘,主要在講希臘這次大選之後的席次變動(我看了才知道希臘在國會的最大黨可以另外得到50個席位......大概是要避免不容易過半吧),左翼政黨抬頭、已經同意樽節方案的右翼政府失勢,增加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
The threat of a Greek exit: Unhappy in their own ways
講希臘推出可能帶來的骨牌效應,當然葡萄牙跟冰島都還沒有像希臘那樣已經爛到滴水,但是因為單一貨幣區要提升競爭力,並不是像以前印印鈔票貶值就出口這麼容易了,冰島本身還有高科技業的優勢,已經恢復了一點競爭力,但不一定能夠撐過希臘跑掉的衝擊。
Socialist victory in France: President Hollande
法國總統大選選出了社會黨人歐蘭德,談談這個可能不會太聽德國總理話的男人有些什麼政策,當然比起薩柯奇-梅克爾的組合,歐-梅的組合看起來既穩重又實在。梅克爾要求法國要更有財政紀律加上去除掉那些反競爭的結構,歐蘭德主張要在財政紀律的前提下跟德國重新談判可不可以加入一點刺激成長用的空間,德國國內選舉有可能會讓歐蘭德站點上風.....。

中國:
Suppressing dissent: The emperor does know
從之前陳光誠事件(前一期的頭條)開始,中國鄉民傾向認為,他們如果被打壓了一定是因為地方政府亂亂搞,如果上告中央政府的話一定可以獲得解決。但其實共產黨用一套評分方法來評估地方政府的表現,維持穩定這個目標可以得到的分數比依法行政還多,結果就是造成地方政府違法打壓鄉民,你要說中央政府不知道嗎?   胡錦濤當年就是在西藏的暴亂中強硬實施戒嚴令受到表揚的咧......。中國鄉民哭哭啊。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with trees
青島為了某種綠化城市的認證瘋狂地種樹,鄉民有點崩潰因為根本亂種,連地下道裡面都種樹(為了拚數字);還提到薄熙來手下的重慶也種了一堆,樹居然是從山東運過去重慶的,中間當然是有很多汙錢的空間惹顆顆。
Cosmetic surgery: Nip and tuck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三大的整形國家(以總數來算吧),不過不合法的診所超多,一半不到的診所有通過國家標準,黑心藥跟黑心手術則是讓政府機關接抱怨電話接個不停......。

美國:
Gay marriage: Punctuated equilibrium
歐巴馬終於在同志婚姻的議題上表態,雖然他之前已經把要把異性戀婚姻定義成唯一合法婚姻形式的法案給停下來,也破除了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不過好像還是有點怪他你怎麼還不快表態感覺XD 不過同時在北卡納羅萊州則是著手要把異性戀婚姻定義成唯一的合法與被認同的婚姻形式。
The tea party strikes: Another moderate shown the door
美國茶黨(算是共和黨裡面的一派,更保守的一群)目前的動態。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A question of trust
芝加哥進行了公共建設財政籌措的一些新措施,透過減稅、收益分享之類的手段讓私有公司進入幫忙做公共建設。不過利益要怎麼分配還是一個重要問題。
Lexington: Declinism resurgent
透過選戰談米國人的悲觀,作者是覺得其實好像不用那麼悲觀吧。

亞洲
Banyan: An absence of architecture
北韓越來越北爛,但是東北亞本身各個國家衝突就一堆: 日韓的獨島-竹島問題、中日的釣魚台-尖閣諸島問題、日俄的北方四島問題、台灣問題,但東北亞卻不像東南亞有個東協那樣的組織可以做為討論平台,作者認為有個平台有助於在因應北韓問題,也有注意其他衝突的化解。

歐洲
Charlemagne: Ode to growth
其實就是延續前面的話題繼續講法德關係。

Business
Schumpeter: Pretty profitable parrots
創新與模仿。如果創新真的那麼棒為什麼老是無法換成利潤? iPhone不是第一台智慧型手機、iPad也不是第一台平板,但因為有創新之後讓產品已經可以被接受,模仿是個有利可圖而且充滿生機的策略。

Finance & Economics
Free exchange: Hope springs a trap
講窮人會在貧窮爬不出來的現象。由一個實驗開頭,實驗讓窮人有了一些生財的道具或牲畜,同時給他們一些誘因,不要讓它們馬上把這些東西變賣掉。一段時間過去,他們透過這些生財道具或牲畜做了點生意,後來把這些東西收回來之後,這些窮人的消費依舊比過去多了15%、收入多了20%,當然也有更多的儲蓄。其實窮人就算有個成本非常小的機會可以脫出貧困的陷阱,但是往往病態式的保守(害怕一無所有),所以繼續留在這樣的困苦中。文章還提了其他的幾個實驗,其實都還蠻有趣的。